Wednesday, February 5, 2014

初探極光



美麗,神秘,不可捉摸,是我的極光印象; 外加很冷,很遠,所以會很貴。本來想去阿拉斯加的Fairbanks試試的,想到雪地行車的不便和沒有經驗的危險,總是拖著沒有執行。去年一月嚴冬去了黃石公園,衣服配備大都齊了,覺得反正也冷不死,每年去一次寒帶也是難得的經驗。後來聽說朋友的朋友在加拿大的 Fort McMurray 完成在失去視力之前看到極光的心願。
從來沒聽過這個地方!查的結果,Fort Mc 就在Edmonton的東北方,是我所知離灣區最近的看極光地點。找到一家tour operator,聲稱他們依新月才出團,以領隊十九年的經驗,連試三晚,見到極光的機會高於百分之九十。價錢合理(四天三夜,旅館加看極光,兩人約美金一千出頭),而且交了錢,飛到那裡,一切都有人張羅,很吸引人的懶人團。看不到的話再去試困難的地方吧。

訂了團位,開始每天看Fort Mc 的氣象,又開始擔心後悔, 要不要換時間呢?出發之前兩三周,大半個美國連續多日籠罩在極地渦流polar vortax 之下,Fort Mc氣溫最高在-30C。不要說在室外看極光會凍成冰棍,雪天班機延誤,能不能出發都成問題。這是冬天出門的麻煩,我雖然明白,卻免不了擔心。等到日子近了,氣溫回升,又擔心有雲,看不見極光。真是現代版的杞人憂天。

出發那天的三天天氣預報,前兩天多雲,第三天比較晴朗,希望就是那天見到極光。飛機在加州上空看到的是一片枯黃,以後久久也見不到一點雪。算算時間,快到Edmonton以前(Calgary 附近),往窗外一看,天啊,怎麼會有這麼多雪山,連綿若河。這必定是加拿大的洛磯山脈了。平面就夠美的了,沒想到從天上看是這麼壯觀。河流蜿沿,都已冰封。這種雪景對我這加州人而言,只能讚嘆。



出機場,並不很冷。計程車到旅館,短短的十分鐘慢行車程要22加幣。還好有心理準備,已聽說這Fort Mc因為是開發 oil sand 的中心,工程人員都是高薪,其他物價也都水漲船高。短短的行前會議,說了離旅館最近的餐廳在那裡(雪地裡都走不到!)。晚上十點在大廳集合出發。

看極光最好是在離市區遠,附近沒有光源的地方,以免干擾。我們的地點是一處市外15分鐘車程的射擊場。可以想見的是白天很嘈雜,晚上一片寂靜。最好的是有一個大廳可以避寒,吃東西。出了大廳,有一塊陽臺,可以在那上面用腳架。但是建築物附近雜物多,最好是走過雪地,往外走到空曠的地方去照相。同行十五人,之中有一位日本大哥,是退休的小學校長,這次是他十六年來第十八次造訪Fort Mc看極光。應領隊之邀,用菜英文跟我們說相機要怎麼設定。基本的設定是,把auto focus 改成manual focus,聚焦在無限遠,ISO 800, 光圈開到2.8 (或各人相機最大的光圈),曝光時間15秒,最好能用快線啟動快門。照了幾張再根據各人的相機自行調整。受教之後大家正式出門開始行動。這晚並不冷,但是必須摸黑走一小段,大家都戴手套,除了拿相機腳架,還要拿手電筒,手忙腳亂。天空多雲,抬頭連星星都看不到,就算有極光在萬里之外,隔著厚雲也沒法看見。我本對今晚就不抱希望,所以也不感失望。整晚大都在鬼混,也沒仔細研究相機運作到底有沒有問題。午夜之後,頓感氣溫下降,原因是(擋著冷空氣的)雲開了。此時方可以看見一部分星星,但是極光嘛,一點跡象都沒有。因為同行的還有一位專業攝影師,是在黃刀鎮Yellow Knife 看了四晚才來的,領隊大概看他面上,等到一點半,才決定拔營。

第二天的氣溫繼續下降。我們沒有參加其他自選的活動,只走到旅館對面的Oil Sand Discovery Center 去了解這加拿大惡名的能源。其他時間全待在旅館,有電視和網路,跟宅在家也差不多。老公搜尋了幾個預測極光的網站,大多說今晚極光微弱。

晚上氣溫-19C,感覺像-30C, 把帶來的衣服全都穿上,嚴陣以待。暖暖包也一手一個。小巴還沒到達射擊場,就聽見領隊說那天邊一縷淡綠色的光就是極光!大家精神大振,迫不及待。匆忙把裝備架上,出門站好。今天真冷,戴了大手套什麼事都不會做,脫了手套照相,很快手就麻木了。還好有很強力的 Hot Hand 牌暖暖包,放在手套裡可以加速回溫。(這裡特別聲明,以我們所見,只有這一牌的暖暖包夠熱,其他的牌子沒一個能用,充其量只能算“微溫”,完全不能讓冰凍的手回溫。而且測試真的可以熱到18小時。)北方天空那一抹綠色,又不是很明顯的,是不是極光啊?如果不是領隊說那就是極光,我們真是不敢相信。他指那裡,我們看那裡,才能確認這所謂的強度“微弱”的極光。照了幾張,發現相機好像不太靈光,每照一張之後都寫的很慢,必須等寫完了才能再照。Nikon 和小的 Lumix 都有同樣的情形。冷得要命,那微弱的光沒了之後,大家馬上就逃進屋裡去,檢視成果。相機的確比人眼要敏感得多,很弱的綠光,照出來不但有綠,連雲都上了色,看來不太真實。遠方市區的光也能見到。領隊的好友今晚出現,Bill是天文和攝影專家,大概說了一下極光形成的原因,秀給我們看他多年來在附近照的極光照片。但是他對我們相機的 delay 也沒有滿意的回答。

在屋裡暖著,直到領隊進來說光出現了,大家又趕緊出去。這回我偷懶,實在太冷,只站在陽臺上照。一時之間,相機的頭低下了,是和腳架接合處鬆了,但是手腳不靈便,心又急,總是修不好。可能冷到連腳架都轉不動了。也就在這時,天空的光卻開始靈便起來,綠光上下飛舞,亮度也高,每一秒都在變。這才是真的極光!!這時做任何事都會耽誤照相,我只能用手扶著相機,很笨拙地一張張照,奈心地等相機慢慢地寫完,馬上再照下一張。手已經冷到沒感覺,心裡只希望能有幾張成功的照片,留下光影,讓我能記錄下這一閃即逝的影像。不一會兒老公氣急敗壞地從遠處空地回來,小相機就在最精彩的時候沒電了!黑暗中要從腳架上拿下來換電池是很難的,只好回來,很氣悶。我們知道嚴寒時電池很快就跑電,但是又能怎麼樣呢?還好我的 Nikon 沒有電池的問題。我們這種菜鳥,跑進跑出的,那專業攝影師卻是一下就到最遠處空曠地,一直等到極光不再出現了才回來。他很謙虛的說,他是在工作,不像我們是在度假。極光大現之後就沒什麼活動了。我竊喜這次終於沒有槓龜。明天不管見不見得到都無所謂了。
地平線上還可見Fort Mc 市區的光

在雲間隙的極光


這時真是滿天飛舞
第三天白天的工作是找出相機為什麼每照一張都有那麼久的delay. 即使是攝影師也說不出原因來。我們發現delay的時間相當於曝光時間,也就是一張曝光15秒的照片,要等15秒才能再照。搜尋的結果是因為 long exposure noise reduction 的功能設定為 on, 所以相機馬上再照一張同樣曝光時間的,兩張相比,找出最佳的結果。把這功能設定為off, 就沒問題了。(但是Lumix 則沒法改變此設定。)

最後一晚,大家終於對自己裝備熟悉了。也許是因為這是最冷的一天(-30C, 感覺像-36C, 入夜繼續降溫),沒有雲擋著,天空多星,大家都很有信心會看到好極光。在等待的時候,Bill 用雷射指給我們看一些有名的星座。大家愛聽不聽。Bill 看出情況可能不妙,用很幽默的口吻說,以他的經驗,極光就像他丈母娘來他家,愛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,愛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,而且他從來不知道每次會來多久。這一晚真的很安靜,白費了無雲的星空。領隊突然又進來說,極光出現了,不知道會有多久。果真是很微弱的綠光,靠著地平線,看了好一陣子,始終沒有活絡起來。才照了幾張,Lumix 充滿的電池從3柱直接變成沒電的紅色警告。算了,打道回府吧。回到室內幾分鐘後,又恢復回3柱了。混過了凌晨一點,沒啥希望再看到極光了,領隊就一個個和我們說感謝和再見,明早各奔東西。

滿天星和天際微弱的極光
去機場的早上,windchill -44C(-47F), 晴天。飛到Calgary上空,看見綿延的山脈就在旁邊,才了解這真是進加拿大落磯山的門戶。順利回到灣區,依然是宜人的60F。這半天裡100F 的溫差,我們又回到人世間來了!下回若能鼓起勇氣,就到Fairbanks再見極光了!

工廠的煙在空中久久不散
Calgary, 旁邊就是落磯山脈

後記:老日提到,過去十六年他到Fort Mc十八次中,有兩次槓龜。我反應慢,直到寫完才想到,他必定是槓龜後同年又再去看了。這真是hardcore 極光愛好者。他是很想聊天,但是英文有限,講不出來,聽的人也很痛苦。分手之前,他給了我們一張他的名片,印的是飛舞的極光和他的名字,電郵。




紐約時報不久前有一篇到阿拉斯加看極光的遊記,提到Fairbanks連看三晚的機率也大於90%。那裡有大學,可去的地方應該比較多。


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